7月9日至12日,从北仑河畔的1369号界碑到东兴公园社区的国民大讲堂,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40余名师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号召,在东兴市展开一场“行走的思政课”。他们把界碑当“教材”,把派出所当“课堂”,把侨批馆当“博物馆”,在祖国南疆完成了一次关于国家安全、工匠精神和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接力。





实践团在界碑前打卡
一、从“枫桥”到界碑:青春与山河的双向奔赴
清晨,雨后的东兴边境派出所营区,当教导员刘清松讲到“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荣誉墙时,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2024级研究生覃柳洁把镜头对准了墙上那张泛黄的黑白合影:“原来,‘枫桥经验’不是文件里的名词,而是一代代戍边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夏士岚老师俯下身,手指描过1369号界碑上鲜红的“中国”二字,开讲《从国门到国魂:戍边精神大思政课》:“同学们,把名字写在祖国大地上,比写在任何简历上都厚重。”

夏士岚老师在界碑前开讲微党课
二、1364号、1369号界碑前的五分钟: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顺着砂石巡逻道,实践团抵达1364号界碑,合唱《歌唱祖国》。中国—东盟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梦娟老师在1369号界碑前铿锵开讲《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什么是爱国?是把界碑擦得锃亮,是把国旗举过头顶,更是把‘强国有我’写进每一天的学习生活。”

刘梦娟老师给1364号界碑描红

刘梦娟老师在1369号界碑前开讲微党课《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
三、1369号界碑:生命通道上绽放的友谊之花
11:00,烈日直射,北仑河泛起银光。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唐子涵站在东兴国门口岸旁的1369号界碑前,开讲《1369号界碑旁的生命直通车》:“今天的我们,既要守护国土,也要架起友谊之桥。通过“1369生命直通车”,移民管理警察与时间赛跑,为生命让行,全天候响应和抢救中越危急重病患者,8年来共救助680多名中外患者,赢得一片好评!”

唐子涵在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开讲微党课
四、侨批馆里的百年家国:诚信与乡愁的温度
15:00,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揭书记把社区70年发展史浓缩成一句“街委会—居委会—幸福家园”。在国民大讲堂,师生们静静聆听夏士岚老师讲述钟竹筠的故事: “1927年,她参与创建中共防城县第一个党支部;1929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
移步东兴侨批馆,东兴侨批文化协会林惠江会长递上一封1938年的侨批复印件。信笺泛黄,墨迹却清晰:“国若不存,家将焉附?”短短八字,让工商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秦博轩瞬间红了眼眶:“原来,爱国可以是一封家书,也可以是一笔汇款。”

实践团在国民大讲堂听课
五、把论文写在界河上:青春作答,请祖国检阅
返程前,师生们在1369号界碑前立下一张“青春誓言”——
“请把戍边的风,吹进我的实验室;
请把界碑的光,照进我的代码;
请把东兴的故事,写进我的论文。”
刘梦娟老师告诉记者,此次东兴行是学校“大思政课”改革的一次落地,旨在让更多青年在云端也能听见界碑的声音。”
车轮启动,北仑河渐渐远去。界碑无言,青春作答。

实践团在1369号界碑前合影
文 字:刘梦娟、夏士岚、杨 洋
图 片:陈彦昆、林柏伊、梁嘉诚
编 辑:李叶秋
一审一校:王海希、于 娜
二审二校:刘梦娟
三审三校:姜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