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学院黄天宇助理教授与2022级数量经济学方向研究生权依悦合作的论文“Narrowing the digital divide: The growth and distributional effect of internet use on income in rural China”(论文翻译名:缩小数字鸿沟:中国农村互联网使用对收入的增长和分配效应)在China Economic Review期刊上在线发表。黄天宇助理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权依悦为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资助。
论文简介
如何促进农村居民增收以推动共同富裕是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重要学术和现实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信息通讯技术和终端设备在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广大人口中迅速普及。因此如何通过信息通讯技术赋能农户福利的提升成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信息技术是一项技术偏向型进步,这意味着人力资本更高的人群由于可以更早以及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因此将引起不平等程度的加剧,这被称为“数字鸿沟”。具体而言,数字鸿沟在相关文献中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数字鸿沟指人们在是否可以在硬件上使用信息技术的不平等,二级数字鸿沟则是指人们在技术利用的能力和技巧上的不平等,最后三级数字鸿沟对应的是人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获得收益(例如收入)的不平等。总体来看,现有文献虽然已经对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收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结果如何与各级数字鸿沟相关联则缺乏足够的探讨。
在此背景下,本文使用由北京大学提供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居民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居民增收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增收,这一结果表明尽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级数字鸿沟正在逐步缩小,但它的存在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其次,相比于学习和工作,农村家庭使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时,对收入的增长效应更显著,这体现了二级数字鸿沟的存在。
最后,本文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教育水平较低、收入较低以及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通过使用互联网获得的增收效应更加显著,这体现了三级数字鸿沟并未加剧农村家庭之间收入的不平等。总体而言,本文的结果表明,在农村地区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并针对弱势群体进一步普及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可以成为进一步缩小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推动包容性增长的可能有效途径。

期刊简介
China Economic Review由Elsevier出版并被SSCI收录,主要发表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论文,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经济学领域的知名期刊,刊物的最新影响因子为5.2,属于经济学类JCR Q1期刊。
作者简介

黄天宇,广西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史。曾获“2021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奖”,在《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等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若干项。

权依悦,广西大学经济学院22级应用经济学专业数量经济学方向硕士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近年来,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并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若干项。
图 文:黄天宇
编 辑:李叶秋
一审一校:覃 诚
二审二校:刘骞文
三审三校:罗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