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渠道,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师资互访,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提升国际化开放办学水平,12月8日—10日,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李光辉院长带队赴柬埔寨调研交流,拜访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和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与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柬埔寨中国商会、柬埔寨留华学生会开展座谈交流,走访柬埔寨知名智库——亚洲愿景研究院,并看望学院柬埔寨籍校友。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经济商务处钟洁参赞、一等秘书王鹏对代表团一行表示欢迎,对学院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表示高度肯定,表示将大力支持学院在柬开展留学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和文化交流等工作,并希望学院继续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参与援外培训等项目。访问团还探望了在柬经商处工作的国贸18级校友陈淑芳,并与她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代表团与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经济商务处会谈
在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副首相兼教育、青年与体育部大臣助理黄子扬及政策司办公室主任Laysovichea博士会见了代表团。在学生交流方面,双方提出学分互认和非全日制学习的可能性,以促进学生的跨国学习和互动。在科研合作方面,双方一致认为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将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共享。通过共同研究,双方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资源,还能深化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依托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经济学院在东盟经济研究方面的优势,结合柬埔寨教育、青年与体育部的高校资源,学院期待与更多柬埔寨高校建立合作,培养适应中国—东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代表团与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会谈
在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副校长Oum Ravy博士、国际关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Neak Chandarith、国际商务管理系主任Phou Sambath及国际关系办公室主任Ham Kakada等与代表团成员就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在座谈中,李光辉院长强调,学院致力于推动中柬留学生教育合作,金边皇家大学作为柬埔寨高等教育的代表,拥有丰富的学生资源和国际商务及国际关系研究的学术基础,期待双方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和联合科研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推动更多优秀的柬埔寨青年赴中国学习,同时邀请金边皇家大学相关专家参加近期学院拟举办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国际论坛”。
代表团与金边皇家大学会谈
在柬埔寨留华学生会(ACSC),其创始人兼理事长吴天,副理事长林苏文、徐宝意,特别助理黄子扬,高级顾问李雪琳,顾问苏阳、何为广,第八届柬埔寨驻中国学生会副会长翁新华等与代表团一行就教育领域的合作途径及可能性进行了深入交流。吴天理事长热烈欢迎代表团的到来,徐副理事长介绍了柬埔寨驻中国学生会的情况。ACSC表达了希望加强与中国高校联系的强烈愿望。李光辉院长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强调学院作为广西与东盟国家进行高等教育交流的桥头堡,高度重视与东盟各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大学、智库、研究机构及教育相关社团的常态化交往。双方讨论定期举办中柬留学生交流活动,并在加强留学生培养深度合作方面达成高度共识,同时就潜在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探讨。
代表团与柬埔寨留华学生会会谈
在柬埔寨知名智库—亚洲愿景研究院,研究院院长Chheng Kimlong、副院长Nguonphan Pheakdey、湄公战略研究中心主任Lim Menghour、研究助理Ung Sophealak和Pheng Thean与代表团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探讨智库合作的途径与可能性。座谈中,李光辉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在东盟研究和智库建设方面的积累,希望通过人才互访、联合举办国际会议和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进一步整合智库资源,为两国在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提供支持。双方还探讨了如何利用各自优势,优化整合中柬间的智库资源,不断增强政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代表团与亚洲愿景研究院会谈
柬埔寨中国商会会长林士强、副会长兼秘书长赵金辉热情接待了我院代表团。李光辉院长高度赞赏了商会在中柬经贸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商会的努力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交流,代表团深入了解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双方探讨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聚焦企业需求,通过与柬埔寨本土高校联合招生,培养具备中国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以支持中资企业在柬埔寨的发展。这一合作不仅将促进柬埔寨人才的发展,也将提升中资企业在当地的竞争力,为中柬经贸关系的深化注入新动力。
代表团与柬埔寨中国商会会谈
学院副院长谭春枝、杨璞,院长助理刘骞文、国贸系主任刘主光、助理教授魏丽霞等陪同访问。此次出访加强了我院与柬埔寨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和智库、重要商协会、知名企业和校友的友好交流,为我院中柬人才培养合作搭建了畅通的信息平台,为我院加速建设中国—东盟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和科学研究、智库服务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院与东盟国家在中国—东盟科研合作、教育交流和智库建设等方面的长期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 文:魏丽霞、杨 璞、余铭轩
编 辑:蒙江勇、李叶秋
一审一校:刘骞文、刘主光
二审二校:谭春枝、杨 璞、公 正
三审三校:罗 诚、李光辉